大模型與以往的人工智能模型有很大的區別。以前的模型大都是弱人工智能,像阿爾法狗只能下圍棋,而各種識別產品也只能完成一個任務。這些模型之間是隔離的不能互相支撐。而大模型則通過擴大模型的參數規模,并通過大量數據的訓練,來支撐所有人工智能的任務。與以往的單一任務模型相比,大模型可以被看作是一座通用基礎模型,它可以支撐多種任務。使用大模型,可以大大降低開發人工智能產品的門檻,不再需要為每個任務開發不同的模型,只需要一個基座模型就可以支撐非常多的服務。因此,大模型是新一代人工智能的代表,展現出了非常廣闊的前景。
什么是人工智能“大模型”?
人工智能大模型,可不是指它的個頭大,那么到底什么是大模型?為什么如此火爆?先來了解一下。
如果說去年人工智能領域的關鍵詞是“元宇宙”的話,那么2023年無疑是屬于“大模型”的一年。迄今,國內的科技公司、高校、研究機構已經發布了數十款人工智能大模型產品。究竟什么是大模型呢?
復旦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 邱錫鵬:大模型就是一種參數規模非常大的人工神經網絡。因為參數足夠大之后它能力非常強,所以在很多任務上都表現出非常好的能力。因為大模型學習了非常多的知識,經過了非常多的數據訓練,這樣就具有了非常好的通用性。包括像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各種人工智能產品,比如說人臉識別、對話機器人,等等。因為大模型的容量非常大、能力非常強,所以它把所有的任務都合在一起,用一個模型來提供非常多的任務的支撐,就是我們人工智能這個領域所謂的通用人工智能,所以它展示出來通用人工智能一個非常好的前景。